尊敬的杰豪董事会个董事:
你们好!
我是受你们爱心基金会资助的江西籍学生沈淑琳,我现在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我的父母是贵公司的生产部长达八年的老员工。真的感谢你们的帮助,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可能就不能踏上西安的求学之路了,长我一岁的姐姐可能就要因为拖欠学费而被迫退学了。
我的家乡坐落在江西一片美丽而又贫瘠的土地上,我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之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弟弟。和所有家庭中的孩子一样,我们姐弟三有着一个无忧无虑、快乐单纯的童年,随着时光匆匆掠过,我们三个也渐渐长大,一转眼也都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可家中的那几亩薄田,无论爸妈怎样辛勤的劳作,能收获的也就一家人的温饱了。
记忆中,爸爸做过一些小生意:卖冰棍,卖水果,收购农作物……可是毕竟在那样一个小又穷的农村,小商贩能赚得的也只是微薄的生活费。
八岁那年,爸爸去了外地。妈妈告诉我说:爸爸去远方打工去了。年幼的我,不知道什么叫远方,不知道什么叫打工,只知道,从此,妈妈就一边要照顾三个淘气的孩子,又一边要侍奉年高体弱的公公和婆婆。
爸爸出去的第一年,人生地不熟,又没有过硬的本领和技术,一年中只是寄回; 几封家书。妈妈看着一贫如洗的家,三个正刚刚上学的孩子和需要照顾的公婆,心中愁肠百结。出于无奈,妈妈将爷爷奶奶托付给二伯,自己早出晚归的去捡破烂收废品了。只记得那段时间,每天早上只能在睡梦中听到妈妈的声音:“饭在锅里,橱柜里有菜。起来自己梳洗,吃饭啊。放乖点,妈晚上就回来啊——”
……
打工,捡破烂,就这样,爸妈艰辛的支付着我们的学费、生活费。有人说,我爸倔的像头牛。是啊,别人能不说他嫌头牛吗?一家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干嘛非得要上学呢?在农村,一般人家的女孩儿是不读书的,可是老爸真的很倔:是我的孩子,就都得接受教育!就这一句话,他付出了多少汗水啊,就这一句话,十岁那年,妈妈也割舍下我们出去打工了。
跌跌撞撞走过小学,懵懵懂懂上了初中,沉沉稳稳读完高中,一路上有爸妈的艰辛,更有爸妈的欣慰。每次听到我取得好成绩时,他们就会非常高兴。从小学到高中,我一直都用功读书,勤奋刻苦,只有用最好的成绩才能回报我的爸妈,才能回报一直关心我们的人。姐姐也很用功,她现在在南昌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读书,弟弟也很争气,考上了市里最好的中学。
非常感谢贵公司在长达八年的时间里,对我爸妈工作的照顾。承蒙公司有关部门各领导、职员的照顾关怀,我爸爸沈科明现在是贵公司生产部成三车间C线上的夹包工,我妈妈李小秋是A线上的夹包工。
无奈,天公不作美,05年11月我们老家瑞昌发生了5.7级地震。家中的老防本已经是摇摇欲坠,经过地震一袭,已是不能住人了,当远在外地的爸爸知道这个消息的时,沉沉的叹了口气。
06年,爸爸没有出去打工,他留在家里,一边干着建筑队的活,一边策划着我们的新房屋。这一年,爸爸过得很辛苦,我和弟弟在读高中,姐姐又在读大专,三个孩子的学费已经是让他喘不过气来,何况又在加上一座房子呢?这一年,爸爸老了许多,我们成熟了许多。
但最困难的时刻,是我高考被录取的日子。今年我高考完分数出来以后,全家人都很开心,但又很担心。我大学一年的费用,姐姐大专一年的费用,弟弟又将读高三,再加上家中建筑房子所欠的 外债……匆匆从浙江赶回来的爸爸,辅助我填写完高考志愿后,又要去上班了。
姐姐和我都很懂事,都要求爸爸带我们一起去找份临时工作补贴家用,爸爸虽然不忍心我们吃苦,但在我们的再三恳求下,他还是答应了。
记得那趟开往温州的列车无比的拥挤,记得温州市区的繁华热闹,记得那乌牛镇上的叫卖声不绝于耳。7月1日半上午,我们睡眼惺忪的来到了爸妈住宿的地方,晕车的我和姐姐一到爸爸的房子就倒在床上睡着了。蒙胧中听见爸爸悉悉索索的洗漱声——爸爸刚到,就又去上班了。
来到一个新的地方,我对这里的人,这里的生活都充满了好奇,看到街上行色匆匆的人,看到合租房里叔叔阿姨忙碌的身影,我告诉自己:你不再是孩子了,你不该给爸妈添麻烦了。于是我鼓起勇气和姐姐一起出去找工作了,可每当这些招工店里的老板、老板娘听说我们只能工作两个月的时候,都摇头拒绝了。
一下午没有收获,我和姐姐,失落的走在大街上。突然,一片绿色闯入眼帘,一排漂亮的写字楼矗立在栅栏的另一边。我和姐姐都被眼前的景物吸引住了,循着草地边的过道望去,一个醒目的厂牌“杰豪鞋业有限公司”立在生产部的大门边上。啊,原来这就是爸爸妈妈常说的“杰豪”啊,我和姐姐都无比的兴奋,爸爸妈妈都是在这里工作的吗?如果我俩也能成为这公司的一员该多好啊!
果真第二天下午,也就是7月2日下午,我们姐俩在公司有关人员的关照通融下终于踏进了生产部大门。记得第一天上班,妈妈告诉我说:新鲜感不如责任感,热情洋溢不如沉稳踏实。对待你们人生的第一份工作,要收起你们的骄躁,要加大你们的耐心,要拿出你们的毅力……
现在回首那个刚刚告别天真,迈出走向社会第一步的七月,还真有些不舍。那些在杰豪中一起成长,一起流泪,一起欢笑的日子,令我们姐俩铭记,记得每天早上上班前,大家在公司门口胡侃神聊,互道早安;记得流水线上一双双光辉气派的成品鞋在自己手中变得更加光彩夺目;记得每次下班时对面化装组潘杰组长嘱咐关掉电阀的声音;记得组长易建强大叔的关切问候;记得李德洲李主任大会上演讲的激情澎湃,鼓舞人心;记得工友们的互相体谅与互相援助;记得炎炎的午后那杯沁人心脾的凉茶……
我想那段日子我学会的不仅仅是抡抹布,不仅仅是放鞋衬,不仅仅是剪保护带摸鞋钉。我所学会的将是我这一生都受益无穷的东西:吃苦耐劳,珍惜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忠于自己的集体,自己的工作,要对自己的言行有责任感,要关爱他人……
我很荣幸,也很自豪:我人生的第一堂社会实践课是在杰豪这个大家庭中上的。这个“专注15年,常存感恩心”的大家庭,不仅在我们最困难的日子里为我的父母提供工作,不仅让处于幼稚与成熟交界的我接受磨砺,还在非常的时机,给我们提供额外的资助……我相信,对这个大集体,大家庭怀有万分感激的,不止我们一家,十家,百家甚至成千家!
感激长存,敬佩在心。
曾在贵公司的厂报上看到过有关戴总们的创业事迹,心中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从一个小厂做起,由一个品牌达响,历经十几载风雨,其中的坚毅,其中的果决,其中的执着都无一不让人震撼。在您和您的兄弟身上,略带几分幼稚的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踏实创业,奉献社会。你们一手创建的“杰豪鞋业”不知道给多少家庭提供了生活的保障,为多少父母的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你们开展的“真情回报社会”活动,建立的爱心基金会不知道给多少贫困学子送去温暖,送去慰籍,送去希望。
如果说感激之情让我眼中的社会洋溢幸福充斥快乐的话,那么敬佩之心就是我勇敢前行不畏艰难的动力,我会以杰豪的功绩,戴总们的事迹为鞭策,自我激励,自我鼓舞,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力争把自己打造成像戴总们那样为社会奉献,为人民献爱心的新一代社会主义青年!
洋洋洒洒一路写来,回看自己幼拙的字迹,略带青涩的语言,让戴总们见笑了!不知道这封长信是不是标准的感谢信,但至少其中都是我的真心言语。在信的结尾,我将送出我的祝福:祝戴总们工作顺利,事事顺心,愿杰豪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篇章!
二零零七年八月三十一日
沈淑琳